2025年6月27日,韩国国防采办计划管理局(DAPA)与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(KAI)签署了一项价值2.39万亿韩元(约合17.6亿美元)的重磅合同,正式启动第二批20架KF-21 Block 1战斗机的采购计划。此次订单不仅涵盖战机本身,更包含配套的后勤支持体系、飞行员培训方案及全套技术手册,标志着韩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半战斗机进入规模化列装新阶段。此举被视为韩国推进“国防自主化”战略的关键一步,也为东亚空中力量格局注入新变数。
回溯KF-21项目的发展脉络,其推进速度堪称高效。2024年1月,原型机完成初步测试评估;短短两个月后,韩国防卫事业推进委员会在3月22日第160次会议上拍板定案,批准总投资7.92万亿韩元的40架KF-21低速量产计划,生产周期横跨2024至2028年。为分散技术风险,该项目被拆分为两个批次执行:首批20架订单于2024年6月25日以1.96万亿韩元落地,而本次签约的第二批订单则进一步加速量产进程。2025年5月20日,首架量产型KF-21在庆尚南道泗川工厂启动总装,按计划将于2026年完成验收测试后交付韩国空军,最终一架战机将在2028年前列装完毕。
展开剩余66%值得玩味的是,在力推国产战机的同时,韩国并未放缓引进美制尖端装备的步伐。2023年12月27日,韩国通过F-X III计划第二阶段采购20架F-35A隐身战斗机,用于替换2024年全面退役的F-4E“鬼怪”机队。这种“两条腿走路”的装备策略,既通过F-35维持尖端威慑力,又借KF-21项目培育本土航空产业链,凸显韩国在国防自主与即时战力间的精准平衡。分析人士指出,KF-21 Block 1虽不具备隐身能力,但其先进的航电系统与武器兼容性,仍可有效承担区域性制空任务。
KF-21项目背后的国际博弈同样耐人寻味。自2016年韩印(尼)启动联合研制以来,印尼的资金履约问题始终如影随形。2024年5月,印尼以财政压力为由要求重新谈判分摊比例;经三个月拉锯,韩国于同年8月同意下调印尼出资额度。直至2025年6月13日雅加达国际防务展期间,两国国防部门才正式签署修订协议,为这场持续一年的合作风波画上句号。尽管印尼的反复曾引发项目不确定性,但韩国展现的战略定力确保了研发进程未受根本动摇。目前,印尼仍承诺参与后续开发并采购48架战机,其合作深度将对KF-21开拓东南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。
纵观KF-21项目的突进,其意义已超越单纯装备更替。从首批订单签署到第二批加购仅隔一年,从总装启动到交付周期压缩至两年,折射出韩国航空工业体系化能力的跃升。相较于印度“光辉”战机四十年坎坷路,韩国用十年完成从联合研发到批量列装的全流程,为中等强国发展高端防务装备提供了新范式。随着量产提速,KF-21不仅将重塑半岛空中战力,其外销潜力更可能冲击国际军贸格局——印尼、菲律宾等国已表露采购意向。当首架喷涂太极标志的KF-21在2026年呼啸升空,韩国或将在全球战斗机俱乐部正式赢得“玩家席位”。
发布于:广东省股票怎样配资,配资正规网站,网上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